/

新闻资讯

首页 >

行业动态

高压之下让绿色来保护北京

发布于:2014-4-21 9:13:47

大连群益市政绿化工程公司获悉2014年4月17日消息: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皇家园林的骄傲;作为空气污染重地,北京又有“霾必摧之”的烦恼。

  随着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北京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若论城市建设现代化与繁华程度,北京不在伦敦、纽约、巴黎、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之下,但与它们相比,北京还有一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饱受病诟的生态环境质量。

  为把北京建成舒适宜居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使之更具“国际范儿”,2012年北京市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两年来,北京用最强大的阵容和高标准的建设,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绿化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透露,北京今年将完成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5万亩,加上前两年完成的61.86万亩,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100个老旧小区、30条胡同街巷也将披上绿装。这意味着,一个绿油油、水灵灵的国际化森林城市也将由梦想变成现实。

  北京为什么要把植树添绿作为提升“国际范儿”的主要手段?如何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平添百万亩绿地?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寻找答案。

  国际大都市的森林诱惑

  很多人都说,在国外,看见森林就到了城市;在中国,看见森林就到了农村。话虽然不好听,但事实的确如此。

  东京、伦敦、纽约、巴黎、莫斯科等著名国际大都市,都被森林簇拥环抱,有非常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伦敦,大于20公顷的大型成片绿地占总绿地的67%,大型公园随处可见。纽约曼哈顿寸土寸金,也有两处大型的自然环境,由森林、湖泊和湿地组成,总面积相当于6个北京故宫大小。巴黎市区有3处大规模的森林,平均面积达1.5万亩。莫斯科有11片自然林,近100座大型公园、400多个小公园和100多个街心花园,森林和绿地总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40%,满眼绿色。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的扩展,还应该包括森林、水为主题的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王成认为,国外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些“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们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都被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高压”之下的绿色抉择

  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并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然而,近年来,这一区域的生态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身在区域地理中心,北京在劫难逃,霾锁京城的景象时有发生,甚至一度造成大范围的“北京咳”。“高压”之下,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龙头老大”,北京如何率先垂范,引领“治霾大战”?

  北京市决策层认为,森林是天然的调温器、减风器、加湿器和防尘器,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应有之意。

  从2012年起,北京市就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展开了专项研究。阶段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在“减尘、滞尘、吸尘、降尘、阻尘”五个方面对PM2.5等颗粒物具有调控作用。

  数据显示,在生长季节,每公顷柳树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10公斤,每公顷槐树林每年可吸收氟42公斤、氟化物12公斤。此外,树木还可以分泌挥发性物质,有效杀灭和抑制细菌。一般情况下,绿化区空气中的飘尘浓度比非绿化区少10%-20%。

  据分析测算,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每年可增加固定二氧化碳121万吨、释放氧气88万吨、滞尘62万吨。

  就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虽然区域生态建设整体规划还在讨论中,但森林是改善生态的“主力军”,北京的“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将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洁身自净”的北京行动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比作一场“绿化战”,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在高楼密集的城市中心区提高绿化率,北京市通过拆迁腾地、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多种措施充分挖掘可绿化空间。最主要的是,北京市提出了空间布局和营造大规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的理念,在广阔的城乡范围内,构建“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绿地空间布局。

    “两环”,即五环路两侧各100米的永久性绿化带,形成平原区第一道绿色生态保障;六环路两侧绿化带外侧1000米,内侧500米,形成平原区第二道绿色生态保障;“三带”,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每侧不少于200米的永久性绿化带;“九楔”,即在九个楔形限建区,通过建设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的四大郊野公园组团和多处集中连片的大尺度森林,形成连接市区与城市外围、隔离新城之间,缓解热岛效应、生态作用明显的九大楔形绿地。“多廊”,即重要道路、河道、铁路两侧的绿色通道,以及贯通各区域森林景观、公园绿地的健康绿道。

  北京平原造林全面落实工程规划空间布局,坚持以城市发展新区为主体、城市功能拓展区为重点、生态涵养发展区为补充,注重把树种在最显眼、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最显著的地方,注重新造林与原有林的连接,集中连片、成带连网,注重优先利用拆迁腾退地、废弃砂石坑和沙荒地,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体现了统筹林业发展和耕地保护、促进绿色增长的发展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除了更合理地应用油松、银杏、国槐、元宝枫等具有显著降尘作用的乡土树种外,北京此次造林更加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坚持以乔木为主,针阔混交种植。此外,土壤改良、抗旱节水灌溉、湿地建设与恢复等上百种新技术新材料在造林工程中广泛应用。

  为保证造林质量,北京市、区县园林绿化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各个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深入每个造林地块全过程监理;为巩固造林成果,保证树木成活率,北京市本着“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专业养护、农民就业”的原则,推进建立责任明确、队伍落实、监管到位、投入科学、管理高效、责权利相统一的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养护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东郊森林公园,航空走廊及机场周边,永定河、北运河和潮白河,六环路等主要干线道路两侧,延庆蔡家河等重点区域已形成了集中连片、气势雄伟的大片城市森林。昌平西部沙坑煤场、怀柔废弃砂石坑、密云西田各庄等11万余亩砂石坑、沙荒地得到了治理。工程竣工后,北京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超过25%。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的大功告成,绿道纵横、公园相嵌、林水相依的森林景观已触手可及,城市青山环抱、周边森林环绕的生态格局已自成一体,“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绿色宜居北京不再遥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基础将更加坚实。

本文来自:http://www.dlqunyi.com/